——記勞動模范、澳特爾公司電工班長張金炎
張金炎(前)正在檢修設備
從2010年開始,張金炎三次被公司評為勞動模范,一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2012年,他所帶領的電工班被評荊門市總工會授予“荊門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做為電工班長,張金炎一直將班組的整體提高放在心上,他提出“個個都要成為技術能手,個個都要當先進個人,個個都要向黨組靠攏”的要求,在班里形成了濃厚的爭先創(chuàng)優(yōu)氛圍。全班6名同志每年每人至少二次被評為“本月之星”。
電工班對于這個班組成員來說,團結(jié)、互助,就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2011年7月份進電工班的王剛電腦技術過硬,被同事親切地稱為“電腦專家”,他也經(jīng)常教班里其他人學電腦方面的知識,但他對機電知識卻不甚了解,有一次被一個高壓技術問題困擾好幾天,最終在張金炎和其他同志的輔導下才豁然貫通。學習上這樣,工作上也如此。
對于班組來說,1+1>2,班組的整體提高絕對比一個人掌握技術更好。他買來《S7-300/400PLC應用技術》、《西門子S7-200PLC的使用經(jīng)驗與技巧》、《維修電工技術手冊》等書籍,并利用工作間隙組織大家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張金炎一邊安排人在電腦上查找資料、開展集體研究,一邊將確實弄不懂的內(nèi)容一一記下來,適時向?qū)<艺埥?,在自己弄明白后再給全班講解。張金炎總是利用時間看與CAD有關的教程、書籍,不到一個月,就從不了解到精通。受他的影響,電工班成員都愛看書,不斷的堅持,大家的機電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全班6人還先后參加了國家電工技術等級考試,4人取得高級、2人取得中級。
因為愛看書,碰到問題也愛鉆研,2011年9月,針對受烘干機溫度影響,導致成品肥水份不穩(wěn)定、肥料顆粒不均勻等問題,張金炎通過研究烘干機運轉(zhuǎn)環(huán)節(jié)的工藝流程,對烘干進口溫度進行設定,對調(diào)節(jié)熱風爐鼓風機的實際溫度進行采樣,并經(jīng)過2天的反復實驗,實現(xiàn)了烘干機進出口溫度自動控制,穩(wěn)定了烘干進口溫度。技改后,整個生產(chǎn)系統(tǒng)和成品肥水份更加穩(wěn)定,肥料顆粒外觀均勻變化小,司爐工的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2012年8月,一線成品肥含量波動大,張金炎帶領全班分三班輪流對計量稱的使用及運行情況進行二十四小時跟蹤觀察后發(fā)現(xiàn),凡是單傳感器的計量稱都存在運行不穩(wěn)定的問題,于是他們又集中力量,用三天時間將單傳感器改為雙傳感器,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2013年9月,他通過在車間增加低壓聯(lián)絡電線,讓車間檢修期間停用一臺變壓器,有效降低了變壓器的空載損耗。他還先后配合公司進行噴碼機、標簽打印機、管試反應器、碼包機計數(shù)器等的安裝試驗與推廣,收到良好效果。針對廠區(qū)夜間照明問題,張金炎建議將汞燈更換為金鹵燈,并制定了詳細的換燈方案送到廠部,在多次建議下,公司經(jīng)過多方論證,最終采納了他的意見,改換之后整個廠區(qū)晚上和白天一樣明亮,不僅解決了夜間照明效果不佳的影響,且每年節(jié)約電費及維修費達11萬元。2012年初,他又向公司建議并率先在廠里使用LED節(jié)能燈,現(xiàn)正逐步在全公司推廣。他還根據(jù)包裝車間操作工的習慣重新編寫包裝秤程序,杜絕卸料斗夾袋傷人事件,并且降低了電磁閥更換頻率。
2010年6月,為解決成品肥結(jié)塊率高的問題,廠里要求張金炎帶領電工班成立技術攻關項目組,而當時全廠正處于中修期間,電工班的設備檢修任務非常重。他白天到車間開展設備檢修,晚上參與廠里的技術攻關項目。原定的各技改項目均取得預期效果,成品肥結(jié)塊問題得到較大改善,班里的設備檢修也按時圓滿完成。
張金炎帶領電工班建立健全了電器設備維修、運行、檢修等記錄臺賬并高標準抓日常工作落實,使電機維修費用從2009年的2萬余元降到2013年2千余元。今年3月下旬,在廠區(qū)亮化工程上檔升級工作中,他帶領電工班對全廠所有線路和照明設施進行了檢修重新布局。
如今,他已經(jīng)遞交入黨申請書,并已經(jīng)成為了預備黨員,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加強烈,他的堅持一如既往,帶領著班組向前,向前。